查看原文
其他

记者来了!有聊!有料!有担当!

记者衫 协和学院学生记者站 2023-06-27



11月9日下午

由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新闻宣传中心主办

院学生记者站承办的

2019年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学生记者论坛

在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学术报告厅举行啦!



快来和小黄衫一起康康

今年记者论坛吧~



此次论坛我们邀请

澎湃新闻记者王选辉

新京报记者黄启鹏(协和学院2011届校友)

中国妇女报记者李菁雯(协和学院2019届校友)

做客学生记者论坛



 三位老师 就“融媒体时代高校学生记者的使命与担当”这一主题以访谈形式与三百余名学生记者现场交流。



下面是论坛开始的

暖场活动




大家手与手之间的距离

在互动当中

默契也一点点建立起来

大家之间关系也更近了一步



大家认真做笔记的样子真美~




在访谈中,三位媒体记者老师就“融媒体背景下学生记者如何‘练好内功’”、“学生记者的出路在哪里”、“融媒体时代高校学生记者的使命与担当”等学生记者关心的话题展开分享与交流。




“记者是人生百态的记录者,社会问题的观察者,制度改良的推进者。王选辉老师从自身学生记者的经历出发,通过自己实际的报道案例,给在座所有学生记者提出了多角度、抓典型等建议。他鼓励学生记者们借鉴优秀媒体报道、创新内容和形式、加强与各个高校的联系,通过交流学习增强自己的思考和辨识度。



“新闻这个行业的方法论总是在不断调整,我们只有不断去实践和调整,思维才能跟上互联网时代的变革。在黄启鹏看来,主动试错是每个学生记者都应当修炼的基本素养。



“新媒体快速发展的时代,只有发散性的看待新闻,坚持内容为王讲好故事,纸质媒体才能‘慢中取胜’。李菁雯老师强调主动学习“充电”的重要性。她回忆起自己写过最难忘的稿子—“福州小伙子见义勇为反被拘”事件。与其他媒体的视角不同,她从赵宇的家庭背景出发探索了“赵宇案”的背后故事。


谈及“为什么选择记者这个行业”时,李菁雯坦言因为记者这一行业让接触到社会各个阶层、感受到人间百态。同时,在铅字作品不断输出并被被肯定的过程中,她获得的满足感让她坚信纸媒仍具有它独特之处,在她看来刚出版的报纸很珍贵仿佛“自己的孩子”。

王选辉对此也深有感触,他表示当自己的作品被印在校报时,认同感几乎“上瘾”般激励着他继续写稿。正是这种令人上瘾的感觉,让王选辉找到更多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,促使他走上记者这条路。对于黄启鹏而言,他认为是兴趣使他找到一个支撑自己的爱好,让他于大三时期在缅甸果敢的一段奇幻之旅开始接触纪实摄影,又从一名摄影记者转型为一名社会媒体记者。



“80位媒体人共同报道,仅有7位能到达现场。”谈起融媒体时代下的记者工作,黄启鹏以2018年台风“玛莉亚”的报道人员比例为例,阐述融媒体的具体运作模式——记者们利用互联网让自己所属的工种发挥到最大化,各司其职让新闻多角度、多平台的传播出去

在这个融媒体时代

如何解读学生记者的使命与担当呢?



黄启鹏认为,互联网时代做新闻不一定非要抵达现场,学生记者要先让思维走出校园,从行动上关注社会,做练习校园和社会的民生新闻。使命与担当就是与社会多接轨。

在王选辉看来,“把时间的维度拉长,你所记录的文字、图片、视频,都是这个学校的一段历史。学生记者应当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自己工作的价值,更主动、更用心、有意识地记录下各个校园活动的报道。

李菁雯则鼓励学生记者走出校园。她表示:“社会和国家的概念看似离我们很远,但实际它们是与我们息息相关的,作为大学生记者更要主动关注民生,才能“给予暖意和坚守本心”。



“如何克服工作懈怠感?”

学生提出了疑问



老师们给出了解答,三位媒体记者风趣幽默的分享了自己工作中的解压小技巧,同时鼓励学生记者多实践、多思考,走出校园、关注社会,以大学生角度看待社会新闻与校园的联系,做出更多有价值、有意义的新闻作品。据了解,2019年学生记者论坛是学院第六届学生记者节系列活动之一。学生记者论坛的设立,旨在提供学生记者们交流、学习、探讨校园新闻宣传业务的平台。



以上

本次学生记者论坛

完美结束啦!

来日方长

前路可期

大家一起加油吧




图片 | 摄影部 黄津 林子滢 鲁雅怡(见习记者)黄祺康(见习记者)

撰稿 | 王雅鑫 连雪华 (见习记者)  张雯灵(见习记者)

编辑 | 新媒体运营部 蒋锦浈
校对 | 新媒体运营部 张思齐

责编 | 刘宝飞(师)
协和学院学生记者站 出品
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